前期回顾:日本学龄前儿童教育的特征(1)——淳朴的环境与自理能力的培养
紧接上期,继续探讨日本学龄前儿童教育的几大特征。
——————————
4.【日本幼儿园的“食育”】
日本的饮食教育(日语中称为“食育”)是从幼儿园/保育园就开始的,但是日本的“食育”不仅包括餐桌礼仪,小朋友们还需要学习什么是健康的食物、如何保持正确的饮食习惯,以及最重要的——学会感恩。孩子们就坐后用餐前一定会双手合十说“いただきます(Itadakimasi)”,这句话在中文里没有对应的语句,很多时候被翻译为“我开动了”,其实这句话的意思是领受食物的同时,向赐予人们食物的大自然以及培育粮食的劳动者表达感谢。怀着感恩的心态进餐,孩子们也会渐渐明白珍惜食物的重要和不浪费的精神。日本的幼儿园/保育园的老师每次午餐前都向孩子们详细地指导餐桌礼仪,比如餐前餐后洗手和漱口,以及安静、专心地用餐等。相较于国内,日本幼儿园/保育园充分给予了孩子们用餐的时间,提倡细嚼慢咽,特别是年龄偏小的儿童,日本老师鼓励孩子们自己练习正确使用餐具进餐,绝不插手。孩子们在这样慢慢用餐的过程中,一方面可以让胃肠更好地吸收营养,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耐心和专注力。“虽然国内也采用带量的配餐方式,但是日本用不同颜色来进行食材的分类,很容易让孩子和家长理解食物可以给自己带来什么,让孩子更自主地选择进食。”
——孩子的故事国际幼儿园外办Linda老师
“记得在我小的时候经常会被老师教育‘吃饭要快’,但是日本幼儿园在此方面的管控比较松。由于孩子小,肠胃消化功能也一般,他们鼓励孩子慢慢吃饭。”
——孩子的故事国际幼儿园分园Nancy园长
——————————
5.【礼仪教育】
如果要问日本儿童教育中最重视的一环,很多的日本老师认为是孩子们的礼仪礼貌以及良好的行为表现。日本的幼儿园/保育园认为从小开始对儿童进行礼仪的灌输,将对孩子将来走向社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日本的幼儿园/保育园老师首先以身作则,每天早上入园和下午放学时向孩子和家长问好,对于表现良好的孩子们也会及时表扬,逐渐地孩子们也会意识到礼仪礼貌的重要,学会注意自己的行为。
早上孩子们入园时,老师跪在地上,轻抚孩子的脸庞向他们问好
看到跪在地上向孩子们问好的日本老师时,是很震惊的。当然对于日本民众而言,更多时候跪下来是为了必要的礼仪和方便,并非是屈辱的意思。日本幼儿园的老师们跪下来是为了配合小朋友的身高,和孩子们的视线持平,这样的互动不仅带着满满的爱意,而且体现了对儿童的尊重。
——————————
6.【较少的着装】
日本的学龄前教育鼓励幼儿园/保育园的孩子们要有强健的体魄,即使是冬天教室内空调也不会维持高温,且要经常通风换气。在耐寒方面,日本的家长对幼儿园/保育园的教育理念也很支持,普遍认为在物质条件过分优越的环境中不利于孩子身心的成长,容易娇气并缺乏毅力。在日本,家长们通常不会为孩子穿很多衣物,时间久了,孩子们锻炼出了抗寒的能力,随着自身免疫力的提高,很少有感冒发烧的情况出现。日本的小朋友们在幼儿园/保育园内通常夏季穿一件单衣,而冬天也仅穿两件,连毛衣也不常见到。“日本的小朋友普遍都穿得比较少,我们看到小朋友几乎都是穿着短袖短裤。老师介绍说孩子们长期都是这样穿着,早已习惯,而且很少生病。”
——孩子的故事国际幼儿园分园Becky园长
——————————
【小结】
日本的学龄前教育推崇自然教育和感恩教育,重视儿童的自理能力和礼仪培养。幼儿园/保育园内一般没有固定的课本,孩子们一个学期内的活动由园内老师自己决定,虽然也会学习如英语、算数等硬性知识,而并非重点。和中国不同,知识型教育在日本的幼儿园里比重不高,但小朋友们往往能在美术、音乐、运动和阅读,以及人际关系等方面获得很多进步。这些日本幼儿教育的特点是值得中国的家长和教育工作者观察和借鉴的。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总听说日本的学龄前儿童教育世界有名,连一些欧美的教育者都叹服,到底奥秘在哪里呢?其实随着交通等条件的成熟,国内更多的幼儿教育工作者不妨去到日本亲自观察,探究日本幼儿教育中的细节。亲眼看到日本的幼儿园内的场景,和当地的小朋友们以及老师们对话后,感到震撼的同时,也值得反思我们还有哪些方面需要改善和进步。
Comments
Post a Comment